本周,智利国家消费者服务局(Servicio Nacional del Consumidor, Sernac)公布了智利欺诈投诉的详细分析报告,列明了2023至2024年间最常见的欺诈类型。相关数据是在其“反欺诈议程”发布之际公布的。该议程是一系列拟采取的行动,旨在“助力诊断、预防并减轻这一影响智利数千万人的问题”。

该机构指出,2024年是修订后的《反欺诈法》生效之年,当年共收到19,834起金融欺诈相关投诉,较2023年的9,494起增长109%。
通过对投诉数量及受害者描述的分析,Sernac识别出罪犯最常使用的两种欺诈手段:身份冒充与网络钓鱼。
第一种是身份冒充类诈骗,即“罪犯通过使用窃取的个人信息(如手机、身份证、信用卡和/或借记卡)冒充受害者实施的诈骗”。此外,该机构还指出,此类诈骗常通过移动支付应用等数字钱包、银行卡克隆、冒用受害者名义开户、SIM卡交换及欺诈性号码携号转网等手段实施,以拦截验证码。
另一类常见诈骗是网络钓鱼,即“通过欺骗消费者获取其银行卡密码等敏感金融信息,进而实施诈骗的手段”。在此类诈骗中,罪犯通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致电、发送含恶意软件的短信或邮件,“诱导安装恶意软件或跳转至虚假网站以窃取信息”;以及互联网虚假交易等方式获取消费者信息。
除披露常见欺诈类型外,Sernac还指出:1、年龄分布:40%的相关投诉来自30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;2、性别差异:55%的投诉由女性提出,女性在所有类型的欺诈中受害比例更高;3、年轻群体风险更高:年轻人更易遭遇与数字钱包滥用及虚假交易相关的诈骗。
© 侨帮新闻 | 本文版权归侨帮文化传媒所有,未经许可,严禁转载。欢迎分享原文链接
